在当下存量竞争的汽车时代中,中国车企早已两极分化:一部分头部车企已然走向更高的巅峰,而另一部分尾部车企,则被时代洪流,滚入未知的方向中。在这样的时代中,如果依然选择入局汽车行业,需要的不仅是勇气与胆量,更是信心与远望。
与上海车展一样,在今年的成都车展上,大运新能源携旗下悦虎、远志M1两款新车如约登场。这也被外界认为是大运,这个深耕摩托车领域的企业,再一次坚定地走在了汽车这条路上。
(资料图)
那么关于现在,大运新能源的发展路径是怎样的?关于未来,大运新能源又有着怎样的打算?成都车展期间,驾春秋才放了大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远勤山先生、产品研发总监王震先生,也听到了这个新晋汽车品牌的信心、胆量与勇气。
在此次车展上,大运新能源携小型SUV悦虎和MPV远志M1亮相。外界对这两款车也非常好奇,对于大运新能源来说,这两款车的定位与意义是什么。
对于这一点,远勤山表示:进入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后,最初研发生产了悦虎和远志M1两款中低价位车型,主要是先“练练手”。
他说:“我们用这两款车型探路,去熟悉和了解新能源市场,通过一步一步踏踏实实把产品做好,获得消费者认可,在消费者心中留下大运新能源重工品质的品牌印象,从而为今后研发生产其他更高端的车型奠定市场基础。这个过程可能会很辛苦,就像我们家里养小孩一样,一开始不赚钱,如果小孩多,还花销大经济负担重,但是如果没有孩子就没有未来,这个道理是一样的。我相信只要产品好,市场接受的程度就会越来越高。我们做这两款车以后,市场反响非常好,尤其是远志M1,驾乘体验比我以前开的几百万的车都要舒适,这也更加激发了我们的信心和斗志,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投入到今后更加高端的车型研究工作中。”
当然,比起这两款车,更让人好奇的是,为什么大运新能源会选择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此时入局汽车市场,这其中有着怎样的考量呢?
在回答这个问题时,远勤山笑了笑说:“说到竞争激烈,其实摩托车竞争更加激烈。国内摩托车企业原来有五六百家,现在只剩下十几家,而且赚钱的可能不到十家,关键是再也没有一家企业新入局,这才叫竞争激烈。”
他回答得举重若轻,那种淡然的表情,有种“轻重已过万重山”的自信。
在他眼中,新能源汽车目前还有许多新进入者,就证明激烈程度还不够,还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。他说:为什么我们要从摩托车向汽车转型?摩托车在20年前是个奢侈品,但是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,人们对汽车出行需求的逐步加大,摩托车在国内市场逐步萎缩,现在国内主要以大排量高端“玩家”为主,市场主要以出口为主。这个时候我们不可能因为国内摩托车市场缩小,大运跟着一起缩小,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,向汽车转型。
显然,对于当下的汽车市场,远勤山有着自己的理解。他说:其实不管是从哪个行业进入汽车行业,都需要具备综合实力。什么是综合实力?第一要有技术人才的积累,第二要有资金的基础,第三要有精准的市场判断。这三项缺一项很难干,缺两项就干不成,缺三项就是盲目浪费钱。
那么,大运新能源坚定转向汽车领域的核心是什么呢?
远勤山说:“首先,我们有几十年的基础底蕴。我们做摩托、做卡车,在技术、人才、管理方面积累的基础,和做新能源汽车的原理基本都是一样的。其次,在摩托车、房地产、卡车等产业获得的利润,为我们进军新能源汽车积累了很好的资金基础。最后,我们销售汽车有几十年时间,制造汽车又有二十年,可以说对整个汽车的市场非常了解,这就让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。”
而对于此次展台上的两款新车,远勤山也坦言:悦虎走的是亲民路线,花很少的钱就能够满足日常出行需求,它的定位就是代步、实惠、上下班方便。而远志主要市场是网约和家庭,它的定位就是经济和舒适。
当然,有产品就意味着要有服务作为依托。消费者也非常在意在买车之后,大运新能源的服务有着怎样的布局。
远勤山说:“能把乘用车服务做得好的,不一定能把卡车服务做得好,但是能把卡车服务做得好的,一定能把乘用车服务做好。”
为什么?因为卡车的售后服务难度比乘用车大得多,卡车一年跑不到15万公里是不赚钱的,大部分要跑超过20万公里,而私家车一年只能跑两三万公里,网约车一年也就十几万公里。说完之后,远勤山还讲了一些大运新能源非常细节的服务政策:
我们内部关于产品质量管理有一项规定,卡车售后故障率超过1%的配件必须报给我,上会研究,但是对于乘用车配件售后故障率上报的条件必须限定在0.1%,因为卡车出的问题小毛病要比乘用车多得多。通过对卡车行业的市场调研,卡车1%的配件故障率已经非常低了,已经是行业一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了,所以乘用车我们更有信心排在行业前列。
结语:
言语中,远勤山坦率又自信,仿佛对于大运新能源的未来,已经了然于胸。
这背后,其实是大运新能源非常清晰的方向感。以产品投石问路,以服务与用户拉近距离,以日渐丰富的产品矩阵,持续品牌向上。
无论是哪个角度上说,大运新能源都未来可期。